深圳市汉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
2007年05月08日 09:48:21
    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 袁晓明

  《中国青年报》1月11日报道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,如今“读书无用论”在中国重新抬头。这似乎是历史的重复,但这波“读书无用论”重新抬头,应该有新的解读。

  在现代社会,“读书”并非只是文化普及或提高修养,而是社会、家庭、个人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。既然是投入,那就有产出,产出并非只是大学毕业生数量等等统计数据,而更在于经济上的产出,比如上大学投入更多的学费,其主要目的就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比高中毕业生高,从而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。当今“读书无用论”抬头,其实是教育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所致。

  那么,是不是由于产出的不足,比如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偏低,因此才产生在教育上减少投入的结果呢?

  在教育的投入产出上,家庭和个人倾向于以直接的经济关系和短期效益来作出判断。如果大学的学费花去家庭大部分存款或给家庭带来巨大债务,而大学毕业生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,也没有收入提升的前景,甚至在毕业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,那在教育上的投入就一定受到打击,这正是当前统计数据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。经济学家将家庭定义为有投入产出的经济实体,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尽管中国人重视教育,家庭也不能在教育的投入产出上有太大的长期亏空。因此,照此趋势,“读书无用论”将会有增无减。

  在国家层面上,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更加复杂,并有长远的意义。毫无疑问,在走出“制造基地”圈子、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的过程中,中国经济需要更多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从业者。过去二十多年来,中国经济的腾飞无疑得益于恢复正常教育制度后培养出的各种人才,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更需要在教育上的提前投入。过去,政府是教育的主要投入者,但在近年来,教育投入的负担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家庭一边,教育投入产出反差大、家庭教育费用负担沉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,政府在宏观上享受了部分家庭教育投入所带来的产出(财富),但却没有在教育上有相应的投入。同样,虽然家庭在教育上增加了巨量投入,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产出(财富),因为学费的增长指数远超过收入的增长指数。

  上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得出重要结论:“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大幅增加,某种程度上已经干扰和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。学费暴涨的结果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人数增加,导致贫困家庭无法靠知识摆脱贫困,导致‘读书无用论’错误思潮的重新抬头。”因此,在应对“读书无用论”的问题上,政府在投入上,要控制教育经费的不断上涨,更重要的是,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各级教育之中。在产出方面,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,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企业,让在教育上有投资的家庭和个人获得更高的产出。

来源:中国高等教育网